![]() |
|
选志愿不等于定终身 http://www.globalsino.com/ 选志愿不等于定终身 18岁时难以确定志向 我们的儿子小旗,不特别出色,但也不笨,不特别刻苦,但成绩不差。作为他的父母,我们不是大知识分子,但也自认并非目光短浅眼界狭窄,平时,我们好像挺了解孩子,但真到了填报大学志愿时,却觉得心里没底。 小旗一直喜欢看书,而且读书特杂。除了漫画,文学、哲学类书也爱不释手。记得有一次他出门住在朋友家里,朋友在电话里惊异地说,这孩子站在书柜前就走不开了,什么书都看,“我女儿才比他小一岁,可不看这些书”。因读书多所以他的语文基础不错,作文也不费力。 虽然他文科一直很强,但关于他的长处似乎也有其他的信息。一次他生病错过了考试,事后去补考,老师看了卷子当时就说,缺了两周课还考前3名,你们一定送他来上我们的理科试验班。上初中的时候,小旗参加过计算机班,成绩非常出色。在计算机夏令营,老师给他写的评语是“领悟力强,编程有创造性”,这让我们挺吃惊,难道他更适合学计算机? 我们还专门去请教了老师。那位年轻的教师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,许多孩子喜欢玩计算机,但编程是件枯燥的事,真有兴趣有创意的人不多,小旗这方面很突出。 儿子真正的兴趣和能力到底在哪方面呢?直到高中快毕业了,我们和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。如果他只着迷一件事情、只某一科成绩好,填报志愿反倒轻而易举了。高二分班时,学文还是学理竟由一个简单理由决定:学文科必须再背一年政治,小旗不肯,于是他自己决定报理科班。 孩子面对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,孩子自己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。说实话,18岁正是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烈之时,孩子对自己了解多少呢?父母对孩子又能了解多少呢?或许18岁时有人曾经憧憬当什么“家”,但以后却不一定有兴趣学某个专业或适合干某一职业。 让18岁的孩子,或让家长为18岁的孩子选定前程,挺荒唐的。 千万种“专业”中难找方向 临到高考填报志愿时,我们更是颇费脑筋。 兴趣和特长是一回事,能不能考上自己向往的学校、自己心仪的专业,又是另一回事。所以我们首先开始寻找合适的学校。 填报志愿的要诀,主要是对当年报考形势的判断,对考生成绩在所在学校、所在区、市处于位置的准确判断。我们将孩子高中3年每年期中期末的成绩及在班级、年级的排名列成表格,以取中的方式判断他大约处于哪一层次。欣喜地发现,他这一层次的学生如发挥正常,报考重点大学应该没有问题。 中国青年报 其他推荐阅读: |
|
|||||
注:本文刊登的信息仅供参考。【无国界华人网】版权所有。Copyright (C) 2006 GlobalSino, All Rights Reserved
|